由于各國資源稟賦、技術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同樣或者類似的商品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價格差異,這就導致了國際貿易的產生。國際貿易能夠優(yōu)化國家間資源配置,充分發(fā)揮各國比較優(yōu)勢和規(guī)模效應,降低世界范圍內商品價格,提升全社會福利水平。電力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一種,同樣能夠優(yōu)化能源資源配置,提高發(fā)電設備利用率,減少系統備用容量,降低電力供應成本,有利于世界范圍內的消費者。
電力貿易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貿易形式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2013年世界上開展電力貿易的國家超過100個,電力進口總量為6790億千瓦時,占全世界用電量的3.5%。近年來電力貿易發(fā)展較快,全世界電力貿易規(guī)模由2004年的5416億千瓦時增長到2013年的6790億千瓦時,十年間年均增長約2.8%,而同時期國際石油貿易量年均僅增長1.5%。
盡管電力貿易普遍存在且發(fā)展迅速,但是電力貿易所受關注較少,主要原因在于電力貿易在電力消費中占比較低,僅為3.5%。與電力貿易相比,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貿易在消費中的占比則較高。
據BP能源統計年鑒的數據,2015年全球原油貿易量約20億噸,消費量43億噸,原油貿易占原油消費量的比例達到47%;2015年全球天然氣貿易量約0.7億立方米,消費量約3.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貿易量占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達到20%。相對于其他形式的能源貿易,電力貿易在消費中占比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技術原因,其次是能源結構的原因。
在技術方面,特高壓、儲能、海底電纜等技術成熟之前,電力難以長距離運輸,尤其難以像油氣一樣大規(guī)模海上運輸。在能源結構方面,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油氣和煤炭的利用和跨境貿易已經存在一百多年甚至數百年,而電力貿易的歷史僅僅數十年。
世界各地電力貿易發(fā)展不平衡
歐洲電力貿易規(guī)模最大,2013年歐洲國家電力進口量為4443億千瓦時,占世界64%。歐洲大規(guī)模電力貿易的原因可以概括為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在硬件方面,歐洲各國之間建設了超過300條跨國輸電線路,跨國電力交換能力超過1億千瓦,形成了由歐洲大陸電網、北歐電網、波羅的海電網、英國電網和愛爾蘭電網組成的跨國同步互聯電網。
在軟件方面,歐盟把跨國電力貿易視為鞏固能源安全、降低能源成本的重要舉措,積極推進統一電力市場建設。2008年歐盟整合成立了統一的輸電運營商聯盟(ENTSO-E),協調各國輸電網的規(guī)劃、建設和運行,協調各國電力交易和監(jiān)管政策,積極推動電力貿易。
2013年美洲國家電力進口量為1457億千瓦時,占世界21%。美洲國家電力貿易主要存在于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以及巴西和巴拉圭之間。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有超過100條輸電線路,形成了由美國東部電網、西部電網、德克薩斯電網和加拿大魁北克電網四個同步電網組成的北美聯合電網。
巴西和巴拉圭共同建設了世界第二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兩國平分伊泰普水電站的電量,但巴拉圭無法消納龐大電量,因而出口到巴西,兩國之間每年電力貿易超過400億千瓦時。
2013年亞洲國家電力進口量為704億千瓦時,占世界10%。亞洲國家電力貿易主要存在于中亞、東南亞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中亞各國在前蘇聯時期形成了互聯電網,東南亞在東盟的主導下積極推進電網互聯,尤其在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各國之間以及與中國之間建設了多條跨國輸電線路,為電力貿易奠定了物理基礎。
中國已經與俄羅斯、蒙古、吉爾吉斯斯坦、越南、老撾、緬甸六國實現電網互聯互通,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電力進口68億千瓦時,出口182億千瓦時。
2013年非洲國家電力進口量為366億千瓦時,占世界5%。經過多年的發(fā)展,非洲跨國電網互聯已經積累了一定基礎,目前東部、西部、南部和北部非洲已經分別建成了7條、5條、6條和7條跨國線路,并通過2條跨洲線路分別與亞洲的約旦、歐洲的西班牙實現跨洲互聯。但由于非洲用電量規(guī)模較小,因而電力貿易量也相對較少。
電力貿易在國際能源貿易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展望未來,電力貿易規(guī)模將繼續(xù)擴大,電力貿易在電力消費中的占比將進一步提高,電力貿易在國際能源貿易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原因在于制約電力貿易的能源結構問題和技術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
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實施以及各國對于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比例將會逐步降低,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逐步提升。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需要轉化成電能才能夠有效利用,因而能源清潔化將推動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提高。隨著能源結構的轉型,石油、天然氣、煤炭貿易在能源貿易中的占比也將下降,電力貿易在能源貿易中的重要性將會提升。
技術進步也為電力大規(guī)模貿易創(chuàng)造了條件。特高壓技術使得長途輸電和電力遠距離貿易成為可能。儲能技術的進步能夠平抑大規(guī)模清潔能源接入電網帶來的波動性,提升了大電網運行和電力大規(guī)模貿易的安全性、經濟性和靈活性。高電壓、長距離、大容量的海底電纜技術使電力可以跨越海洋,像油氣一樣大規(guī)模海上運輸和遠距離貿易。
在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世界范圍內電網跨國互聯進程正在加快。為了大規(guī)模消納可再生能源,歐盟不斷加快跨國電網建設,提出到2020年所有成員國跨國輸電能力至少占本國發(fā)電容量的10%,2030年達到15%。
美國提出了“Grid2030”遠景規(guī)劃,計劃在現有網絡基礎上建設國家主干電網,通過國家主干電網進一步增強美國東西海岸、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電網交換能力。非洲聯盟提出構建4條大型跨國輸電走廊,非洲各區(qū)域電力聯盟也在積極推進區(qū)域內部國家之間的電網互聯。
中國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理念,倡導建設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洲際聯網通道,連接各類清潔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打造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梢灶A見,未來電力貿易將成為能源貿易的重要形式,在全球能源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